视讯!青岛市南区:擘画民生新图景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之城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市南区完善提升2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已建成社区助老食堂16处;为约7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增配价值1000元的适老化设施;区级财政列出265万元专项资金,已建成11处街道社工站……今年以来,市南区锚定“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方向,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化作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织密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提升情暖民生的市南温度与幸福质感。

呵护最美夕阳红

“街道给安装了扶手,这下起身方便多了。”10月11日,今年86岁家住江苏路街道齐东路30号的老人王女士说。得益于今年区级为民办实事“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项目”的落地,市南区将为约7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增配价值1000元的适老化设施,包括扶手、轮椅、助行器、护理型床垫、燃气报警器等产品,释放民生利好与暖意。

老年安,则家安。市南区60岁以上人口占全区25%,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的叠加现象,考验着市南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市南区全力推动养老服务扩面提质。

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半径——重点完善提升2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强化助餐送餐服务,拓展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等功能。努力打造一刻钟为老助餐圈,全区已建成社区助老食堂16处,实现街道全覆盖。

打造智慧化助餐场景——优化升级老年人助餐系统,开发了手机端人脸识别和下单支付功能,努力打造老年人助餐的智慧化应用场景,老年人既可以现场刷脸就餐,也可以使用手机在网上订餐、支付。目前,全区在社区助老食堂登记就餐的老年人达14000人,而网上订单已经接近订单总量的50%。

守好服务安全底线——打造养老机构“远程监控、一键呼叫”智慧化监管模式,完善了对养老机构公共区域的24小时视频监控功能、建立“智慧消防”安全监管系统和“安全标准化”隐患巡查系统。

兜牢社会保障网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底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样牵动人心。

“感谢好心人帮助!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今年,家境困难、寄养在亲戚家的定陶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天(化名),拿到了爱心人士刘梅给他的第一笔“喃喃解忧”定向资助金,用于在校期间的餐费。在云南路街道,“喃喃解忧”点亮了不少困境青少年的生活。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街道通过社区走访、学校沟通,确定了39位青少年帮扶对象,动员辖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投入关怀中,兜底困境青少年基本生活和学校,还开展了物质帮扶、心理关爱、课业辅导等关爱活动。

“我们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深化发展‘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史本文介绍,市南区大力打造“喃喃解忧”社会救助帮扶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的个案帮扶,缓解困难家庭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该项目已被省民政厅评为2022年度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

市南区还成立了“救急难”专项基金,已募集资金20余万元帮助因突发事件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积极参与创建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

激发社工站活力

让一方水土幸福一方人。随着市南区11处街道社工站全面铺开,“社工让社区更美好”成为共识。

今年以来,市南区街道社工站以项目化运作为纽带,用专业力量赋能基层民政服务,推进区、街两级联动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在助力基层治理、聚合社区资源、开展民生服务中作用显著,有效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譬如,江苏路街道社工站以“置换空间”项目为平台,借助物品交换,打造新时代的熟人社区;湛山街道社工站开展“青·力量——社区治理种子营”项目,让社区里的孩子们参与社区治理;金门路街道社工站在天山社区开展楼院自治项目,协助社区成立居民自管会,把一个开放式楼院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和谐有序的家园共同体,以“自治”促进了“善治”。

今年以来,各社工站发挥专业优势,丰富项目载体,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融入到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等民政业务中,真正让民生服务“暖”起来。组织开展实施各类项目50余个,完成入户走访2000余户,打造了“睦邻珠海”、“青·力量”、“西镇爱逗团”等特色品牌20余个。

一个个民心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市南区怀着浓厚的为民之情,拿出持之以恒的韧劲,让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逐步照进现实,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小确幸”与“大幸福”。

关键词: 今年以来 社会保障 江苏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