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大欧鸟笼“寻变记”

坚守与匠心铸就山东手造——大欧鸟笼。10月24日,秋末的即墨古城阳光慵懒,时光漫漫,古城主街大欧鸟笼门店前,吴金昌正在不紧不慢制作笼子。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大欧鸟笼制作始于明代,闻名于清代,盛于当代,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四百多户的大欧村有三百多户从事鸟笼制作相关行业,作为大欧鸟笼的第19代传承人,吴金昌已经从事大欧鸟笼制作40多个年头了。受到疫情影响,大欧鸟笼的销售量有所下降,吴金昌也有自己的算盘,他用创新融合思维,正致力于将侧重实用的鸟笼制作成工艺品、收藏品。


(资料图片)

秋末的古城游客不多,吴金昌在店前不紧不慢干活。

“鸟笼收藏自古就有,我现在还收藏了几个几十年前的鸟笼,适合收藏的鸟笼主要用料高端、工艺精湛、设计灵巧。”吴金昌介绍,他的一些获奖作品,从设计、用料都下了功夫,以祈年殿为主题的一个鸟笼就选用上好的竹子以及黄杨等材料制成,在造型上更是巧妙,古典建筑元素与鸟笼制作工艺结合,将传统文化提升展现。吴金昌表示,鸟笼制作需要100多道工序,他继承了祖辈传授的传统手工技法,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开发了鸟笼形状的灯具、摆件等。“疫情影响,这几年鸟笼市场大大萎缩,市场份额减少一半以上,这也倒逼我们这些手艺人拓展思路,将传统技艺再发挥,研发设计一些多元化的产品,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吴金昌说。

秋日的午后,吴金昌坐在店门口制作鸟笼。

吴金昌制作的鸟笼,最便宜的也要上百元,贵的价格上万元,他的鸟笼不仅畅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还通过第三方平台卖到了多个国家,这么多年下来,吴金昌的坚守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价值,他觉着更重要的是把大欧鸟笼这一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播。

吴金昌的作品非常细致。

工作起来的吴金昌认真得很。

吴金昌挑选竹条制作鸟笼。

一根根竹条插入,鸟笼慢慢成型。

鸟笼由多个零件组成,一些零件都是吴金昌制作好的。

吴金昌正在制作鸟笼。

一个鸟笼即将制作完成。

吴金昌制作的一些鸟笼曾获过奖。

吴金昌开始转型,将鸟笼转化设计成工艺品、装饰品。

吴金昌的作品

关键词: 不紧不慢 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