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有味丨间歇置管治疗三天 吞咽障碍患者能自主进食了


(相关资料图)

口干舌燥喝水却总被呛着,甚至唾沫都无法正常吞咽,声音嘶哑咳嗽起来没有力气……这些都属于吞咽障碍患者的痛苦。62岁脑干梗死患者张先生被吞咽障碍折磨了两个多月,每天带着胃管食之无味。市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大胆创新,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经口将胃管置入食管下端为患者进行管饲注食,治疗三天后患者就实现了自主进食,再次体验到了食之有味。

吞咽障碍两月 间歇置管三天自主进食

吞咽功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62岁的张先生因脑梗死造成脑干梗死,自此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同时吞咽不能,每天带着胃管生活,不仅给生活造成不便更影响了心情。在其它医院进行了两个月吞咽训练仍然不能拔除胃管后,他来到市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室。

康复医学科二病区滕以亮主任和陈晓琳护士长积极协调,由康复医师、言语吞咽治疗师、康复护士组成康复治疗小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吞咽功能检查发现,入院时张先生左侧轻微面瘫,唇、舌力量弱,软腭上抬不能,咽反射缺失,咳嗽力量弱,呼吸短浅,洼田饮水试验Ⅴ级。根据这些症状先对他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虽然比入院的时候有所好转,但咽反射还是很弱,团队通过X线吞咽造影找到了突破口:会厌谷、梨状窦有造影剂残留,转头吞咽、用力吞咽可清除部分残留。

在此情况下,为了帮助张先生早日正常进食,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知情同意后,决定采用间歇性置管经口置管吞咽新技术,经口将胃管置入食管下端处为患者进行管饲注食,注食完毕后即可拔除胃管,间歇置管治疗3天后患者就实现了自主进食。

间歇置管帮患者摆脱留置胃管

据了解,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疾病高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持续增高。作为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吞咽障碍容易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对于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为了保证机体营养供给,往往采用鼻饲法(通过一侧鼻腔置入胃管,用灌注器注入管内食物和水至胃内,以保证身体营养)。但是长期留置胃管不仅会刺激鼻咽腔、食道、胃粘膜,影响通气、软腭上抬、喉上抬、会厌折返,还会导致贲门肌肉松弛造成胃食管返流,影响患者的社交心理,同时非常不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训练,从而影响了安全有效经口进食的进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简称IOE)这一新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间歇置管是将食物经食管摄入,符合生理规律,患者不会感觉到痛苦,更不会刺激鼻腔,只要配合吞咽动作即可顺利完成,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青岛市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室主要擅长各种吞咽困难、真假性球麻痹、摄食—吞咽器官训练、直接摄食训练、IOE新技术治疗难治性吞咽障碍、导管球囊扩张术、吞咽造影检查、构音及发声训练、失语症患者康复训练。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 人民医院 脑干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