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市北区:53处老旧街区增美添暖 4.76万人端稳就业“饭碗”
今年年初,针对群众“急难愁盼”,市北区定下了15项区办实事。为了把居民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办实办好,市北各部门以拼起来的姿态,让实事不断兑现。
实事一 230栋老楼冬日暖洋洋
(资料图片)
实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造老旧小区53处,涉及面积110万平方米,完成节能保暖工程90万平方米,推动台东步行街迭代升级
探访>>>窗外寒风凛冽,窗内暖意融融。“前段时间刚加的保温层,今年冬天的暖气明显感觉暖和了。”让家住台东三路的陈先生更欣喜的是,今年以来台东步行街上还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楼下退台式的休闲街道、新的观景天桥……
同样感受到楼院美洋洋的还有家住浮山后四小区56号楼的刘玉章。蓝橙相间的彩色步道、错落有致的楼院景观……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今年,自家楼院成为相机和手机里的绝对主角。楼院里增设的凉亭、铺设的步道、添上的公共晾衣架,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环境好了,喜欢在家门口散步的邻居也多了。“你看,新添的小沙坑,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在这儿玩。”刘玉章说,一位邻居还特意安了一个简易篮球架,方便在楼下运动。
老旧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着居民们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根据全市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统一部署,市北区12个街道的53处老旧小区顺利改造完成,通过补齐城区功能短板,惠及居民约1.47万户;涉及230余栋老旧楼院的90万平方米外墙保温已经于供暖季来临前完成。
实事二 新增城镇就业4.76万人
实事>>>促进就业扶持创业,截至11月新增城镇就业4.76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5001人,市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档案中心投入运营。
探访>>>“通过直播带岗,我不仅节省了路费和时间,而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来自河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武志辰,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青岛市市北区开展的直播带岗活动中投递了求职简历,没想到网上面试之后直接就“敲定”了岗位。
据悉,针对岗位需求和求职意愿之间的错配问题,市北区搭建平台,开启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与求职者之间的“直通车”,发起线下招聘会、网络招聘会、专场招聘会。还为失业群体提供“一对一寻岗”和精准职业指导服务,多渠道帮助求职者打通“就业难关”。截至目前新增就业4.7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率达到98%,新增见习基地35家,见习人员652人。同时,加快创业型城区建设步伐,打造特色化创业服务品牌,累计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5001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5800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总规模达到3.7亿,位居全市第一。
12月5日,位于埕口路15号的市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档案中心新馆建成后首次对公众开放。作为2022市北区“区办实事”项目之一,建成后的档案中心分为上下两层,库房面积达到750平方米,档案存放量预计达25万份(人)以上,将有力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质效。
实事三 500家餐饮单位实现“后厨直播”
实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实施农贸市场规范化提升行动,推进10出农贸市场升级能改造
探访>>>中午时分,在万达CBD上班的李女士打开“饿了么”,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寻找自己中意的午餐。在打开的页面上,她看到“后厨直播”字样,点开后正实时直播店家厨房的画面:厨房明亮又干净,厨师都戴着口罩和帽子,李女士觉得吃得放心,于是下单购买。
这是市北区推进的网络订餐“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化监管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是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餐饮企业后厨的重点区域和加工烹饪等重要环节安装高清摄像,依托网络传输技术,让消费者和监管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终端查看实时影像,搭建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共治平台,实施即时监督、远程监控和零距离监管,从而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去年,市北区市场监管局率先推出49家网络订餐单位“后厨直播”试点(大融城部分商家)。今年,为守护“一老一少”两类特殊人群(老年人、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市北区在全区116家学校食堂、217家托幼机构食堂、67家养老机构食堂、2家中央厨房、4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94家社会餐饮共计500家餐饮单位建设了“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系统,100%完成区办实事任务。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事关居民菜篮子。截至目前,市北区已对南山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安福利市场、康定路市场、商城路市场等12家农贸市场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带动全区农贸市场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进行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