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资讯:客流每周递增,日均翻三倍,青岛书店迈入春天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半岛全媒体实习记者 肖诗颖 唐凤玲

春节之后,疫情影响日趋淡薄,岛城商业、服务业日渐复苏,文旅消费热情高涨,逛书店的人多了起来,书店呈现可喜的客流回暖之象。“疫情放开后,茑屋的客流量有了急速大幅度的提升。大家阳康后,客流每周递增,日均翻三倍,直到春节期间,平均客流比疫情平稳期提升十倍不止。”茑屋书店企划经理杨正茂告诉记者。日前,半岛全媒体记者与实习记者走访了青岛多家书店,探访疫情之后书店回暖情况和书店经营新举措。


(相关资料图)

曾因疫情深陷困境,今书市回暖客流增多

2月20日是周一,工作日第一天,但在走访的几家书店中,记者看到不少读者的身影,相比疫情期间,客流量有了明显回升。

在市南区香港西路青岛海天MALL的茑屋书店中,记者看到读者们或漫步于书架间查阅图书,或手捧书籍坐在书店一隅静静阅读,或流连于书店的文创产品之间,合影留念。“我基本上有空闲时间就会来书店。周末的话人比较多,像现在这样平常的工作日大家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人会相对少点。”经常来书店的王女士对记者说。中国海洋大学大四学生张女士是资深泡馆人,“我自己就非常喜欢阅读,平常没课的时候我就会到书店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看的书,有时候一待就是大半天,书店陪伴我度过了许多时光。”

茑屋书店的杨经理告诉记者:“疫情放开后,茑屋的客流量急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大家阳康后,客流每周递增,日均翻三倍,直到春节期间,平均客流比疫情平稳期提升十倍不止。读者蜂拥而至,也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年味和旺季到来。”

市南区万象城的方所书店内,也有许多年轻读者阅读的身影。据孙店长介绍,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后,书店的客流量有了部分回流,春节期间的客流量较之前有显著增长,但顾客相对较保守,家庭客出行较少,基本是年轻人和学生客群。

晚上八点,坐落于石老人海水浴场的如是书店内人气不减,热闹喧哗。店内装修精致,外围靠墙是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满书籍;书店的中心则是做饮品与甜点的吧台,不少读者在边品饮边翻书。作为继青岛·明阅岛后青岛第二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如是书店吸引了大量青年读者的到来——点上一杯咖啡,随手翻翻书籍,与好友攀谈心事,在此消磨休闲时光。

在过去的三年中,受疫情反复、网络电商冲击、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实体书店或关张或转型,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2年是三年疫情最严峻的一年,客流同比减少34%。外省游客大幅减少,在书店营业时间3、4月和11、12月都有不同程度缩短。嘉宾也因行程受到各种限制无法正常出席,众多文化活动取消。出版社和实体书店脱节,线上各种直播售书对线下的价格市场影响极大。”方所青岛店孙店长告诉记者。

2022年开业的茑屋书店正赶上疫情防控,遭遇颇多波折。“由于上海疫情,施工监理因疫情到不了青岛,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会议沟通对接。原计划去上海、天津的培训,也因疫情受阻,团队只能自发地进行学习。因疫情物流受阻,图书和商品的到货都面临这困难。”杨经理表示,“开业一个月后,进入到11月的疫情波动期和12月的疫情爆发期,茑屋的经营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客流进入到极低的状态,一天仅有一两百的客流,员工的相继感染,不得不缩短营业时间,门店的经营收到了严重影响。”

如是书店也不例外,石老人店店长蒋建华告诉记者,疫情之后运营成本高、店面较大的店如国信店已经倒闭,疫情导致客流和线下活动几乎为零,而石老人店因为地理位置和店面较小的缘故坚持了下来,现在疫情政策放开,一切也在慢慢复苏。

城市符号文化地标,“书店+”成书店主要经营模式

书店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城市的符码和文化地标。如今,书店的功能已不限于买书、看书,而是更多承担起生活空间和文化体验的功能。从记者对读者及相关业态经营者的采访中,可以看到人们对书店功能、定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新华书店书城二楼的角落里有一家小巧的花店,几平米的小店飘来阵阵馥郁的香气。花店经营者说:“之所以想到在书城里开一个花店,是因为我本身就喜欢读书,而且书城的环境十分安静,不像商场里那么嘈杂;在这里不仅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还可以利用花艺相关的书籍学习新的知识,花与书店的环境还挺滋养我的。”随着互联网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书店与咖啡厅、餐馆等场所的混合经营已十分常见,但在书店里开花店据说这里还是最先一批。老板娘认为花店+书店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推广一种全新的混合经营方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花艺知识的传播。“来这里看书的人有时候会买一束花再走,有一些是买去送给知己的,并不像节日时为了买花而买花,我搬来书店之后比以前更喜欢沉浸在书店的环境里,本来不期待有太多的盈利,但实际来买花的人比想象的更多。”

不同的书店有不同的混合经营方式。方所书店在店内设置了文创区,顾客在浏览书籍之余也可以挑选喜爱的文具或纪念品。李女士正带着孩子在挑选学习用品,“小孩儿在附近上幼儿园,放学了就喜欢带他来书店逛逛,买买学习用品啊,阅读些儿童读物呀,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蒋建华经营如是书店石老人店已经四年有余,她认为,当下线上书店对实体书店有很大冲击,人们已经习惯于网上买书,“所以要依靠在书店进行其他的经营,比如咖啡茶酒之类来养活书店”。

位于青岛老城区的良友书坊,以其复古的德式建筑,上世纪画报式装修风格、极具特色的人文气息,与老青岛旅游景点融为一体,成为兼具着书店与旅游景点双重功能的“网红打卡地”。陈女士和她的朋友就是众多前来打卡的游客之一,“疫情防控放开之后不久我们就计划着来青岛了,因为自己平常也比较喜欢逛书店,所以来青岛之后路过这些网红书店就也想来逛一逛、打个卡,了解和感受一下青岛本地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气息。”

持续探索书店经营新道路,以多样文化活动服务岛城读者

冬去春来,实体书店紧跟消费需求,拓宽发展思路,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以全新的经营模式吸引顾客。方所书店的孙店长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方所一直在积极维护社群和自媒体,虽然对于销售的转化效果甚微,但是比较好地维护了顾客粘性。”孙店长表示,疫情政策放开和经济的回暖,为书店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方所将增加维护社群和自媒体的频率,分享更多新鲜有趣的艺文活动和商品,提供购买服务。因地制宜,不断发掘本地活动资源,开拓新的活动模式,创造新型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同时积极争取文旅单位的扶持政策和惠民条件,借助平台希望有更好的引流。

随着疫情放开,文旅不断发力,社会各界对文旅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茑屋的杨经理表示,茑屋将致力于更加融入岛城的本地文化生活,“疫情之后,我们持续地举办文化活动,不断贴近岛城读者。每周六的‘茑屋绘本故事会’,每月定期的读书分享会,观影沙龙,艺术沙龙,不断地增加和读者的互动。”茑屋的杨经理对记者说,“因为我们地处旅游区,我们还将因地、因季制宜地服务读者。例如1月我们刚刚完成了咖啡的更名和自助点单系统的上线。Cafe stand更名为茑屋咖啡,更加直观地面对顾客,给予顾客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选择;3月我们将举办樱花季,结合青岛本地和日本的资源,将樱花文化和产品进行推广;7月旅游季,我们将推出青岛特色商品,将啤酒元素融入咖啡等等。”

不是书店和达店开在写字楼里,并为周边商业区特别开设了不是面馆,是青岛实体书店拓展经验的早期试水者。创始人张兵林经营书店三十余载,对书店行业未来的发展抱持乐观态度,“大家可能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店可能越来越难,实际上任何行业都会越来越难。但是书店作为一个可供顾客周末安静休息的地方,会让大家感觉回到了之前不浮躁的社会状态。书店经历了火与不火的轮回,最美书店的网红热已经过去,但真正热爱读书的人还是会来看,在我看来书籍行业还是会生存得更久一些。”

如是书店蒋建华也对书店行业的未来发展寄予希望,但她也表示需要时间,“独立书店在短短三五年不会有太大的繁盛,在快消环境下让人们把节奏立马放慢是不现实的,而且书店也是一个盈利较低的行业。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会越来越多,独立书店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但这也需要时间。”

关键词: 混合经营 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