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新建校跑出“加速度”!青岛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质校组团促均衡
小学生在富源路小学润和校区微机室上课。 资料图片
青岛,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推进优质资源倍增,谋求教育公平、优质均衡,正走在久久为功的路上。今年,青岛超额完成“开工40所,推动完工50所”任务,新建校自带优质校基因,起步就力求高起点办学;以集团化办学促提质增效,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目前中小学教育集团达141个;发起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拉动一批新的教育高地正在迅速崛起……每项政策、每组数据背后,都是满足家门口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夙愿。
超额完成新建改扩建计划
(相关资料图)
市北区绍兴路学校项目教学楼主体施工完成,预计2023年交付使用;崂山区车宋安置区西侧配套小学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获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批复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浮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批复,预计2024年完成建设……
连日来,青岛教育不断传来利好消息,尤其是一座又一座新校建设,勾勒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的未来,也满足着家庭对好上学、上好学的期待。
二孩政策实施、户籍政策放开、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叠加,青岛迎来小学入学“高峰”,2023年将达到一个“峰值”,预计一年级新生15万~16万人。
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增加,热点学区学位预警,推动青岛寻求解围之策,拉开一场学位供给行动。
今年以来,青岛加快学校新建改扩建,同德路小学、王埠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等4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工,青岛三中、镇江路小学、浮山后三小区学校、山东头配套学校等75所学校完工,提供学位约8.07万个。这意味着,青岛完成“开工40所,推动完工50所”市办实事任务,交上一份“超额”答卷。
好上学是供给行动的基础,如何满足家庭对“优质”的期待,才是青岛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因此,一座座新校园建设之初,青岛便把目光锁定在“高标准”“高起点”,抱定“建一所优一所”的目标。
为此,青岛探索“一长多校”办学模式,建立新建中小学校长、教师跟岗培训制度,提前一年为新建中小学遴选、配备校长和教师,与新校启用无缝衔接,布局新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在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二中、青岛三十九中等优质学校带动下,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崂山区山东头学校、崂山区海尔路学校、高新区第一实验初级中学等30余所新建学校,一经启用便自带优质学校基因,高起点办学寻求跨越发展。
背靠优质名校的办学经验,嫁接更为优质的办学资源,引入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新校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中小学教育集团达141个
为了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学生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教育,青岛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寻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集团化办学是青岛的实施路径之一,以青岛三十七中加入青岛九中礼贤教育集团、青岛第二十三中学加入青岛实验高中教育集团等为代表的高中引领义务教育发展的特色实践,以青岛实验初中等名校开设分校的特色路径,及各区市以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发展的探索,正推动着教育不断向优质均衡迈进。
作为一所优质名校,今年秋季学期伊始,青岛实验初中启用李沧分校、崂山分校。青岛实验初中开展集团化办学可以追溯到2015年,是青岛较早实践集团化的学校之一。青岛广雅中学就是依托青岛实验初中办学优势而建,六年合作下来逐步成长为区域名校。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传承本校的管理、理念和特色,逐步培育形成分校的特色,实现分校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青岛实验初中校长孙晓东对集团化办学信心十足。他记得,青岛广雅中学第一年招生时,报名人数不足招生计划。集团输出教育理念、管理经验、骨干教师等,让广雅中学第二年就大变样,教育教学上的改变,令其关注度和热度明显提高,把家门口有好学校照进现实。
青岛的集团化办学提质增效项目,覆盖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段。数据显示,全市优质园占比由去年的60%提升至70%,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141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由47%提升至62%,市南区、崂山区和城阳区首批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数量居全省首位。同时,青岛实行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初中强校提质举措,推动市北中学、沧口学校、麦岛中学等50所初中学校快速成长,全力冲刺初中强校。市南东片、李沧东片、浮山后片、崂山区、高新区和其他区市主城区一批新的教育高地正在迅速崛起。在高中段创建特色高中,首批确定6所特色高中,8所学校为立项创建学校,向“特色多样发展”的目标发力奋进。
打好全面育人“攻坚战”
不久前,崂山区实验学校参加“局长校长面对面 打通教学管理最后一公里”活动,校长与局长面对面共商共研教育教学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崂山区实验学校现有金岭、中韩和崂发三个校区,其中,金岭校区为主城区核心校(九年一贯制),中韩校区为城乡接合部小学,崂发校区为乡村小学,三所代表不同区域的学校一定程度映照城乡教育结构。崂山区实验学校校长张星坦言,对面对面活动印象深刻,特别是在突出育人质量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切实感受到市教育局聚焦主责主业、管理重心下移的氛围,也让他在持续研究实践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方案,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入研究九年一贯制办学以及创新教师发展策略等方面有了更多思考。
近年来,青岛紧抓校长听课、教师集备和课后辅导三大举措,推出局长校长面对面、大教研组建设、新技术赋能教学等措施,狠抓轻负担高效益课堂教学改革,推出优秀教学法和优秀教改项目各100个。全面实施筑基计划、奇点计划、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在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学贯通培养上全面突破,更多学生进入优质高校就学。今年,青岛入选国家“英才计划”实施城市,11个案例入选全国、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50项成果获评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荣获“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获批22个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骨干教师、名校长(园长)293人,引进齐鲁名师、名校长11人;67人入选新一期齐鲁名师、名校长,入选人数居全省第一位;2022年全国39所“双一流”高校在山东省录取强基计划近400人,青岛占近50人。
青岛组织开展“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活动,深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改革,不断擦亮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奇点计划”,推出首批30个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数据显示,95%以上的学生学会1~2项体育技能或艺术才能,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跃居全省第一,1个区市和2所学校入选全省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校。
持续提升教育幸福感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家校社携手同行、同心育人的强大合力,青岛是认真的、贴心的。青岛制订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家长学校提质创优,提升班主任家访沟通和教育指导水平,组织8万名干部教师走进百万学生家庭家访,用高质量家访访出青岛家庭教育“新生态”。以市北区为例,“新家访”明确了两个百分百的目标:校长带头,教师参与百分百;多种形式,全域覆盖百分百,把教育政策、关心关爱和问计需求带给家长,也带回了学生居家情况和家长诉求。
今年秋季学期,青岛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打造“升级版”课后服务,且初中开始试点晚自习。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分时段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小学在作业辅导的同时,组织体育、读书等拓展项目,参与率从75%提升到95%以上。初三学生采取“晚自习+晚餐”的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完成作业、答疑辅导等多元需要。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一位老师说,晚自习是学生的自主时间,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课业分层辅导帮助,拓展学习空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青岛正在研究制定幼儿园延时托管服务收费等相关试点政策,届时将细化和完善相关服务措施,组织开展幼儿园延时托管工作,进一步缓解家长的后顾之忧。
青岛强化学生就学服务保障,贴心举措不止校内课后服务。记者了解到,青岛持续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年共为6.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发放助学金1.6亿元,资助金额比去年增长9%。安排2900万元对乡村学校进行补助,全面实现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统筹抓好校园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梳理编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底线”“红线”。组织开展全市学校安全“守底线、补短板、除隐患、促提升”常态化长效化整治,组织全市各级学校整改安全隐患1.03万项,筑牢校园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