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读:再难也要顶住扛住!青岛妇儿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日均超3000,他们依然前赴后继……
随着“二十条”“新十条”防控措施陆续出台,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从感染防控向医疗救治转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医疗救治形势。
在青岛妇儿医院,前来就诊的发热患儿、孕妇等各类患者日益增多,救治压力持续居高位而不下,而医护工作人员不断“变阳”。生命救治不间断的背后,是就诊高峰和医务人员大量减员的叠加,更是妇儿人的执着坚守与责任担当。
(相关资料图)
12月中旬以来,青岛妇儿医院辽阳路总院区、城阳院区的发热门诊和急诊等均承受着巨大的诊疗压力,每个诊室每人每天最大接诊量已经近百人次,总接诊量达到日均3000+人次。“前来就诊的多是一些发热惊厥的孩子,还有发热的孕妇,都是特殊的人群。再难也要顶住扛住!”——这是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信念。
随着社会面上阳性患者增多,许多医护人员的家人开始出现症状,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医护人员也先后开始感染,不断有人“中招”。 在这场巨大的考验面前,全体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克服着自身的各种困难,全力应对这医患共度的艰难时刻。
发热门诊医生李敏的两个孩子最近几天先后高热不退,作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她本应一直陪在孩子旁。但是她自己刚退了烧,就立即返回岗位,一直将自己 “钉”在门诊上。“这是我的工作,虽然很对不起他们,但我想孩子们能理解我。同事们都在这里拼命,我也得和大家一起战斗……”李敏说。
虽然,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前赴后继投入到工作中,但是患者增多和人手不足,不断给救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发热门诊的现场,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等待候诊,“由于现场等候的患者较多,医生上岗后都是争分夺秒开展工作。大家倒下了,都是在家休息个两三天,只要退了烧,还能从床上爬起来,就回来干活。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直都是这么互相鼓劲。” 负责发热门诊工作的感染科主任佟建宁说。
为了在提高就诊速度的同时,保证医疗安全,目前,医院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及时调流患者,扩容资源、集中全院优势力量,调配了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和急诊。
“有位孩子抽搐了,情况紧急,正在往急诊送!” 凌晨2点,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接诊,经过有序抢救,患儿转危为安。急诊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成倍增加,像这样疾风骤雨般的抢救随时可能发生。
在急诊科,收治的是病情更为危重的急危重症患儿。应接不暇的急救车、忙碌穿梭的医护人员,这是绝大多数人对医院急诊科的印象。在这里,头疼脑热、急症险症可能同时上演;在这里,生存和死亡也可能一瞬之间。急诊工作人员要与风险、与病毒共舞,却不曾有过一丝退缩。二级防护里浸满汗水,N95口罩下布满压痕,手套里的手捂得发白发胀。
“近一周内收治了很多新冠阳性患儿,一方面新生儿婴幼儿患者多,另一方面发热抽搐患儿多。”急诊科主任徐迎军介绍,急诊科医生护士中,阳性比例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三。“目前大部分在岗的同志也都是没症状或者低热表现的,只要症状没有到无法工作的程度,我们都坚持上岗工作,坚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徐主任说。
晚上6点,急诊依然人山人海。刚从岗位上撤下的急诊科医生代纪娟摘下N95口罩……喝上自己一天中第一口热水。下午2点就感觉体力不支的她,一直在为患儿看诊、开药。在同事们纷纷“倒下”时,她主动请缨、坚守岗位,兼查房、坐诊、抢救等多项重任于一身,奋战在直面病毒、救治危重患儿的一线。
城阳院区儿童急诊科里,医生一个班次就是24小时。一直坚守岗位的医生阎志程说,“不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但得爬起来。因为知道,战友们在等着接班。铁铁们挺住呀,花终究会开,雪一定会化。”
最苦最累的还有护理人员。发热门诊、急诊科护士长冷富华说,“病人数量激增,发热门诊、急诊科的护士相继中招,但她们都是发着高烧、忍着剧痛,贴个退热贴,吃片退烧药继续跑前跑后的为病人分诊、打针、抢救。由于带病坚持工作,这几天好几个护士累晕在了岗位上,早上交班累的站不住,蹲着交班。想休息没有人替班,家里还有发着高烧,无人看护的老人和孩子。累大了大家一起哭,哭完擦擦眼泪该干啥干啥。”护士每天不停穿梭在各个岗位,每天上班至少都得20000到30000多步,近期人员少,工作量大,时常都是一名护士身兼多职,下班后都累瘫在地上。
而这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医院的心脏中心监护室(C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各临床科室……等救治患儿的每一个岗位上。医务工作者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毫无怨言坚守着最后一道防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汗水保证生命之路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