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穿贝,方便养喂!寄居扇贝壳上,西海岸新区东山张村三倍体海蛎子开始放苗播种-世界今头条

传统的海蛎子刚刚出完货,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东山张村,夏季的放苗又开始了。这个时间段,大部分渔民都是放养的三倍体。这些海蛎子苗都寄养在扇贝壳上,在海里生长半年左右就能达到三四两,不仅个头大,肥嫩度也比较高。

村民正在穿扇贝壳,然后放养到海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穿贝壳结绳索

海上放养“蛎子”苗

进入5月份休渔期以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东张山村的码头上,渔民们却又忙碌了起来。每天的早晨,一辆辆大货车运来满满的扇贝壳。在这些扇贝壳上,每一个都有小孔,上面附着了海蛎子。这些苗种都是从北方的基地买来的,一个扇贝壳上大概有10个海蛎子苗。

在码头上,工人们正忙着用绳子将扇贝穿起来。每根绳子3米左右,一般能穿上20到25个左右的扇贝壳。

渔民董勇接介绍,这些就是他们从大连、烟台等地新买来的三倍体海蛎子苗,不仅耐高温,而且生长速度快,肥嫩度也高,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渔民选择三倍体的原因。经过6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到了阳历11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上市了。一般情况下,能长到三四两的个头。别小看这一串海蛎子,最多能长到30多斤。

而且,海蛎子苗也分南北方地域的差别。养殖户崔师傅说,区别也比较明显,北方的海蛎子苗选择的载体是栉孔扇贝,南方的海蛎子苗使用的是港湾扇贝。原因还是北方的扇贝苗生长的环境跟青岛的海域比较类似,存活率比较高。同时,北方的海蛎子苗经过半年的生长,肥嫩度也比较好。

现在养殖户放苗的时间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6月份,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批进来。董勇说,这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一方面,每批苗种的质量不一样。另外一方面,有可能遭遇到未知的灾害。“我们5月份进的苗如果遇到高温死了一批,那么6月份的可能安稳度过,”崔师傅说,分批进苗,那么总体上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当地渔民多年以来总结的经验。

海里放苗

三倍体海蛎子成主角

渔民崔师傅说,今年他进了4000串左右的三倍体海蛎子苗,基本上占据了自己全部的养殖海域。

他介绍说,在此之前他们当地的渔民都是采用自然育苗法。也就是每年7月份的时候,从外地买来扇贝壳穿成一串放到海里。这个时候,野生的海蛎子正好处于繁殖期。如果能找准时间,海蛎子苗就会附着在扇贝壳上。

这种方法成本低,缺点就是不稳定。一旦时机把握不好,育苗率就会很低。同时,扇贝上面也可能附着上海虹的苗,这就导致产量不稳定。

崔师傅说,海蛎子生长最怕的就是高温。在渔民眼里,海蛎子渡夏如同渡劫。一旦遇到高温,很容易发生死亡。他们这个地方水深只有四五米,退潮的时候深度只有两三米。他们的养殖绳对折以后,至少也有1.5米。因此,他们的海蛎子一般位于水面以下二三十厘米左右。在有些养殖区域,海蛎子的放养都在海面1米以下。总体上而言,渔民们选择三倍体海蛎子,收益更有保障。

错峰上市

放养5000串能挣20多万

在以前,每年过了五一以后,市面上就没有海蛎子了。主要是随着气温开始上升,海蛎子开始“甩浆”进入繁殖期。这个时候海蛎子比较瘦,基本上就不会再出货了。而现在的三倍体海蛎子,不需要进入繁殖期。

“现在放养的海蛎子,可以分两批出,”董勇说,如果当年11月份感觉海蛎子不够肥的话,他们就会选择从养殖绳上分离下来,再次进行装笼养殖。等到5月份市场上传统海蛎子下市以后,三倍体海蛎子就开始大量上市。这个时候,海蛎子的个头能长到单个六七两左右。

养殖户崔师傅说,看每家养殖的情况不一样,去年他就遇到了大丰收。养殖了4000串左右,差不多挣了20多万。

东山张股份经济合作社书记张胜杰说,他们村里的养殖面积超过2000亩,得益于优异的海水以及气候环境,海蛎子生长速度快,口感也很好。但传统海蛎子养殖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就是五一过后进入繁殖期。这个时候不仅肉少,口感还很差。

这两年,村里引进了三倍体海蛎子,通过合理规划放苗时间,能够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海蛎子上市。作为渔民而言,一年四季都变成了丰收季,收益也更有保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