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女孩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这种病自杀率高 误诊率也高 家长要警惕!

半岛网7月10日讯(记者 孙贴静 通讯员 毕乙贺)  人生禁不住反复“大起大落”,心脏受不了多次“大悲大喜”。但如果心情突然被强行绑上了“过山车”,时而高时而低、悲喜剧烈交替,会是什么体验?


(资料图片)

近日,17岁的女孩小星(化名)在奶奶的陪同下走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精神卫生科诊室,讲述了一段5年的病史:小星12岁时因家庭变故及学习压力,情绪出现了变化,时常心情低落、哭泣、感觉委屈,学习成绩下降,但家人以为是青春期正常现象,没有重视。2年后,孩子好像从抑郁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鲁莽冲动,乱发脾气,乱花钱。

经过间断治疗及不规律服药,效果不佳,女孩放弃了学业长期居家,与社会隔离。时至今日女孩病情渐渐加重,有时暴躁有时抑郁,越来越像两个人。

“发病的时候,就像是天堂和地狱的循环。要么很亢奋,几天感觉不到困意,要么抑郁到想离开这世上,这种状态令我很疲惫和痛苦。起初我跟身边朋友倾诉过,可大部分都说我想多了,要么就是远离我。现在我孤独一人跟病魔战争,有时认为自己的出生就是错的,甚至痛苦到自残自杀过。”——小星说。

经个性化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接诊专家认真倾听小星和家人的倾诉,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几个人不知不觉拉了近一个小时“家常”。最终,结合相关检查和专业心理访谈,做了相关鉴别诊断,医生诊断小星为双相情感障碍,并将其收入院。

何为双相情感障碍?简单来说,时而狂躁,时而抑郁,双重折磨。

精神卫生科专家介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也称为躁郁症,它既包含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周期,又包含抑郁发作的周期,患者的状态经常被比喻为坐在情绪的“秋千”或者“过山车”上,上一秒还在低落,下一秒就情绪高涨起来。

患者处于轻躁狂状态时,思维敏捷性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性会被极大激发。著名政客丘吉尔、艺术家梵高等人都曾患有此病,因此也被不少人称为“天才病”。但这种病并非真是“天才病”。绝大多数患者并无过人天分,发病时还会引发酗酒、药物滥用、自杀等社会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

精神卫生科为患者制定了一系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规范治疗,患者各项症状好转,已经顺利出院。

“现在我已经慢慢好转,虽然医生叮嘱情绪可能有反复,但我会定期看大夫,有信心战胜疾病,也愿得此病的朋友们早日康复,开心每一天。”——小星说。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抑郁症

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诊断逐渐增多,多开始于青少年晚期,贯穿成人期,有一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好发于25岁以前。往往起病时间越早,结局越堪忧。双相障碍的首次发作通常是抑郁发作,抑郁在整个病程中的持续时间比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

以往,双相障碍诊断识别率较低。既躁狂又重度抑郁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但是一旦被误诊为抑郁症,治疗就容易走入误区:单用抗抑郁药物,易诱发病人的躁狂,甚至如同“过山车”,进入“抑郁 - 躁狂 - 抑郁”的快速循环状态,使治疗更为棘手。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还不能被完全治愈,但是它依然是可控的。正因为如此,持续地接受治疗才显得尤为重要。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慢性疾病,而且会复发,因此维持治疗很重要。如果出现躁狂发作,或者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近期在青坐诊专家

曲姗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抑郁障碍、各类焦虑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心理问题(如双心医学)、失眠。在失眠领域积累丰富经验,擅长顽固性失眠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

谢稚鹃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常见精神科疾病的诊治,对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失眠等。在大学生、青少年适应问题的心理咨询均积累了一定经验。

郑敏婕 7月7日(周五)上午坐诊

主治医师。

擅长: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及其他情感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疾病治疗。

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正式启用。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及管理团队长期进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开展坐诊、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专业调研等工作,开启了“国家队”常驻岛城的历史。2022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入选全国第四批、全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让岛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顶尖医疗专家的国家级优质医疗技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及管理团队由胸外及胸部微创、血液病、严重创伤救治三大院士团队领衔,涵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有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医务护理等管理团队。进驻后专家团队将从以往定期来青转为长期在青工作,采取3+N学科输出模式,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大院士团队、2个国家医学中心及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8个国家重点专科、1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和4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建设“成规模、成体系、成品牌、成辐射力”的重点学科群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科研与教学高端平台。

关键词: